欢迎来到西海岸智慧养老平台!
注册 服务组织注册
首页 > 政策公告 > 详情

市南区扎实做好为老服务工作

来源:青岛民政-公共服务网政策法规   |   时间:2016-10-25   |   作者:转载青岛民政-公共服务网政策法规   |   浏览量:
分享至

市南区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12.8万,占人口总数的23.4%左右。近年来,市南区委、区政府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老龄工作方针,围绕建设国际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宜业宜居幸福城区目标,积极推动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力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努力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着力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先后荣获“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单位”、“山东省德耀齐鲁道德示范基地”、“山东省老龄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健全为老服务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为了让老年人优先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市南区积极出台各项惠老政策,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生命质量。

(一)全区城镇居民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全面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全部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提高城镇居民医保标准及保障水平,医保率达到了100%。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求,从2013年开始为辖区内6079周岁无体检单位的老年人进行每年一次免费健康体检服务,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查体补贴150元,累计体检8.7万人次,并为参加体检的老年人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5%;自2014年起,为67760周岁以上患有白内障且符合手术指证的老年人免费实施复明手术,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质量。

(二)建立低保老人生活补贴制度。为了提高低保老人的生活水平,从2014年开始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老年人生活补贴,60-79周岁50//人,80-89周岁120//人,90-99周岁220//人。

(三)建立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和福利制度。从2014年开始对8089周岁老人发放每人每月50元,90-99周岁老人发放每人每月100元高龄补助;百岁老人在青岛市发放每人每月300元的基础上,区里再增加每人每月200元长寿补助。从今年起,辖区户籍百岁老人过生日时,将以价值300元蛋糕卷的形式给老人送出生日的祝福。

二、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提档升级

市南区在为老服务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老有颐养的途径和方法,围绕打造“颐养+医疗+社工”养老服务模式,走出了一条“居家养老普惠化、社区养老体系化、机构养老品牌化”的路子。

(一)打造“三种模式”,实现居家养老服务普惠化。一是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化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从2007年开始,市南区每年拿出1200万元的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在全国首推出了为独居老人、“三无”老人、低保家庭老人、低保边缘家庭老人、享受抚恤定补优抚对象、空巢老人、困难家庭中失能老人提供个性化送奶、送报、送爱心、送家政、送午餐、送保险“六送”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累计8万余名老人受益。特别每天通过向这些困难老年人免费送奶、送报的方式,查看一下老人的身体是否安康,是否需要解决的困难。二是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模式。为了使老年人得到更专业的服务,以老年人个性化、多元化需求为导向,培育出了阳光暖情社区服务中心、天使温情空巢乐园、期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10余家特色鲜明、诚实守信的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全部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为老年人提供家政、送餐、医疗护理、心理咨询、法律维权等40多类专业化服务。其中,期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青岛市唯一一家从事专业居家养老护理的机构,为居家老人提供手术后康复护理、医疗保健护理、心理安慰护理、居家环境及生活习惯改善等个性化服务。三是养老服务资源信息化模式。实施“一网一线四库”工程,设立“社区服务网站”,开通24小时社区服务热线,组建“六送”养老服务数据库、80岁老年人体检补助数据库、养老机构入住人员信息数据库、社区养老服务场所数据库,今年又启动“市南区社区微信联盟服务平台”。居民只要登录网站或者一个电话、一个信息、一个邮件,就可以得到便捷的服务和相关信息。同时,与青岛电视台“生活快线”、“牵挂”等栏目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还在社区安装了2500余个养老服务信息栏。使居家养老服务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利用,老年人可以及时掌握最新的养老服务动态和资讯。

(二)构筑“三大网络”,实现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化。一是社区养老设施网络。投资8亿多人民币,建成6510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其中80%以上的面积和功能用于社区养老服务。建设了71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531处养老互助点和15处社区老年食堂,形成了覆盖全区、分布合理、功能完备、设施先进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网络,打造出“十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二是社区养老队伍网络。依托区社区服务中心,组成养老服务管理队伍,负责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管理、信息收集、监督检查、数据库维护等;通过与社会组织签约,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日常护理、心理咨询、司法援助等;把6000余名志愿者组成500余支义务养老服务队,为老年人提供代购物品、精神慰藉、陪伴散步服务;100多名居民与孤寡老人建立认领关系,20000余名居民与困难老人结对帮扶,使以老养老成为养老服务的重要补充。通过上述4支队伍,形成了以专业化队伍为主、志愿者服务为辅、邻里互助为补充的养老服务队伍网络。三是社区养老项目网络。从解决老年人最需要、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入手,建立五大类养老服务项目。利用社区服务网站,整合200余家服务质量好、诚信度高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服务项目,为老年人提供150余项生活类服务。依托公益门诊、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专业社会组织,开展咨询讲座、保健查体、临终关怀等20余项医疗保健类服务。利用社区管理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50多种健身娱乐和80多种技能培训服务。建立老年人维权中心,为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提供法律援助、咨询、调解等10多项法律维权类服务。

()助推“三股力量”,实现机构养老服务品牌化。一是社会资源的推动力。出台了《市南区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实施办法(试行),区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元,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引导各类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按照规定,对新增床位并投入运营的养老机构,在享受原有政策的基础上,按照每张床位4000元标准,给予建设补助;对于当年装修改造、更新设备、完善消防设施并投入使用的养老机构,给予投资额30%、最多不超过50万元的补助。养老机构数量由2012年的12家、1743张床位增加到2015年底的18家、3528张床位,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也由17.3张增加到31张。二是行业协会的自律力。区养老服务协会按照“制度抓规范、服务上品质、质量求生存、行业创品牌”的思路,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统一养老服务文书,定期开展业务指导、消防安全演练、法律知识讲座、安全工作检查等活动,辅导130余名护理工作者考取《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协助解决法律纠纷50余次。充分发挥了养老服务协会在政策宣传、行业自律、业务指导、法律维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有力推动了养老机构的规范化建设。三是服务品牌的影响力。2009年,乐万家老年公寓的“亲情养老乐万家”品牌,被青岛市政府评为养老服务行业唯一的青岛名牌。以此为契机,我们在全区开展了养老服务机构的整改提升活动,完善服务设施、规范服务行为、强化监督检查,全面提升了养老机构建设水平。6家养老机构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1家养老机构被评为“青岛市三八红旗集体”,2家养老机构被评为青岛市“十佳护理型民办养老机构”。

三、认真开展送温暖活动,积极营造孝亲敬老的社会氛围

为了大力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市南区坚持在孝行文化建设、丰富老年精神生活、维护老年合法权益上下功夫,大力营造了孝亲敬老社会氛围,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一)搭建以孝育人讲台,不断深化孝文化教育。百行孝为先,搞好为老服务首先要有一颗孝心。在每年的“敬老月”活动中,全区广泛开展以“读孝敬书、写孝敬文、做孝敬事”为专题的孝文化进校园、以“尊老为德、敬老为善、助老为乐”为专题的孝文化进社区和以“比孝心、讲孝道、树孝德”为专题的孝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三进”教育活动,并把新“二十四孝”制作成图版在社区显眼位置悬挂,有效促进了孝文化进社区、进家庭。在“敬老月”期间,命名授牌区级“敬老文明号”,每两年组织开展“十大寿星”、“十大孝星”、“敬老模范个人”、“模范老人”评选活动,在“敬老月”期间进行隆重表彰。通过评选活动,进一步弘扬了孝亲助老传统美德,宣传了孝亲助老典型,展示了老年人风采,用典型的感人事迹激发全社会理解和尊重老年人、关心和照顾老年人的积极性。

(二)搭建文化养老舞台,大力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实施“文化养老”战略,各类老年文体活动组织和设施日益完善。在改建西部老年活动中心(大沽路70号)的基础上,2014年又在宁国路13号建成了建筑面积6676平方米东部老年活动中心,为老年人的教育、文化活动提供场所。依托市南为青岛市历史名人区、文化人才聚集区的区位优势,充分挖掘和发展社区特色文化,丰富社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社区认同感、归属感。目前,全区共有各类文体、娱乐队伍286支,参加人员2万余人。培育发展了“左邻右舍”合唱团、“星光闪耀舞蹈队”等一大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老年文体队伍,多次在省、市比赛中获奖,他们常年活跃在社区广场、大街小巷、居民楼院,为活跃社区文化、倡导健康时尚、促进社区和谐,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满足老年人退休后希望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信息、交往新朋友的愿望,市南区在办好区级老年大学基础上,全区10个街道65个社区全部开设老年大学分校,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对学习的渴求,目前,在校学员6500名,“十二五”期间,共有23367名报名参加学习,入学率达23.4%

(三)主动做好老年维权工作,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坚持把开展老年政策法规宣传教育纳入市南区普法教育内容,印发了20000余册《老年法》等老年政策法规资料下发到老年人手中。“银龄普法”宣讲团每年老年维权月期间到所辖10个街道进行巡回宣讲和老年维权咨询。积极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成立了市南区老年人法律援助联络中心和老年人维权咨询服务中心,为老年人进行维权咨询。区法院为涉老案件设立“绿色通道”,对涉老案件专项审理,实行分案快、送达快、保全快、裁判快的“四快机制”,“十二五”期间,共办理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200余件,受援老年人3000余人次。